園藝學家已經在數千年來操作他們的生長環境,以促使植物表現出特定的行為。植物引導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,但種植者不斷推進這些環境工具的使用。

營養生長引導

營養生長引導可以促進植物長期、繁茂的生長及細胞擴展。這在植物的營養生長階段看起來像是葉片、莖部和根部的生產。如果植物在開花期進行營養生長引導,這可能會增加花卉和果實的產量及水分含量。

種植者可以通過為植物提供較高的濕度、溫暖的溫度,並保持基質中的較低電導度(EC),來促進這種類型的生長。避免讓基質變得過於“鹽化”,這可能會給植物帶來壓力,並抑制營養生長。通過保持根區濕潤較長時間或縮短“乾燥期”,來促使植物進行繁茂生長。

測量乾燥期

乾燥期的長度可以通過測量基質中的水分含量來確定。許多種植者測量體積水分含量(VWC),它計算的是水的體積相對於基質體積的比率。種植者也可以選擇通過重量測量水分含量,最簡單的方式是提起容器,感覺其重量達到飽和後的50%,這表示是時候再次澆水了。這是一種被一些人稱為“50%規則”的澆水方法。

生成性植物引導

生殖誘導對植物來說壓力較大,會減少細胞擴張,從而導致植物變矮、葉片變小。理論上,這些壓力反應可以帶來有利特質,例如花朵更密集、果實及花的風味更濃郁等,但這些效果仍在討論中。在開花後期使用生殖誘導,有助於促進成熟並增強風味。

Image
How to use all the tools in your toolbox with plant steering
圖片說明:
右圖: 提高根區 EC 值會減小基質與根細胞間的滲透梯度,使水分進入植物根部的速度變慢,這是生殖誘導的典型表現。
左圖: 在營養誘導時,根區與根細胞間的滲透梯度較大,水分更容易進入根部。

要誘導這類生長,可降低濕度、提升光照強度,並提高根區的 EC 值。可透過提升施肥量或延長乾燥期(即灌溉間隔)來增加根區的 EC,這樣可積聚更多營養且使根區偏酸,進一步對植物施加壓力,抑制其吸水能力。

植物根毛細胞擁有高濃度溶質,通常可透過滲透作用吸水。但當根區 EC 也升高時,根區與根毛細胞之間的滲透梯度會減少,使水分進入變得更緩慢。理論上,CANNA 的 PK 13/14 可於開花階段的 7 至 10 日內使用,幫助提升根區 EC 值,以加強生殖誘導效果。

Image
How to use all the tools in your toolbox with plant steering
圖片說明:
植物吸水的滲透梯度不只在根部發揮作用,也貫穿整棵植物。葉片中的養分濃度必須低於根部,才能形成足夠的梯度,將水從根部拉向葉片。當葉面氣孔蒸發水分時,會在導管內形成「拉力」,從根部吸水上升。同樣道理,為了促進蒸散作用,大氣的濃度也需低於葉片,才能讓水分從葉片中散出。

根據自己的目標使用引導工具

當種植者熟悉環境、灌溉與施肥對植物發展的影響後,就可以根據自身目標,在植物不同發育階段靈活調整誘導策略。

部分種植者選擇在營養發育後期進行生殖誘導,以促進花芽形成,然後再回到營養誘導,讓花和果實進一步膨大。也有種植者選擇在整個營養階段都採用營養誘導,直到進入生殖階段才轉換策略。當然,也有人選擇整個生長週期都維持相同條件,以簡化操作。

其實,沒有絕對對錯的種植方法,一切取決於你的目標與資源。不過,對種植者而言,具備基本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。請留意環境變化對植物的影響,觀察植物表現,並根據需要持續調整。
如有疑問,隨時聯絡 CANNA 團隊,我們樂意協助你!